你能想象到,带娃吃个火锅也能遭遇惊*一刻吗?
近日,网上流传的一段视频让所有喜欢吃火锅的人都出了一身冷汗。从视频截取的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个大人正和一个小孩在火锅店用餐,孩子坐在靠走道的位置上,一个服务员端着疑似锅底热汤的东西路过时,突然脚底打滑,一锅冒着热气的汤直接扑洒向座位上的小孩!
Δ动图截取自视频
目前孩子伤情如何尚不明确,但是就动图来看,孩子的胸部首当其冲被热汤冲击,头部也遭波及,情况不容乐观。
带娃外出就餐也有危险?
这份安全指南你得知道!
很多看过视频的网友说,无论如何,在餐厅就餐时都不能让孩子坐在上菜的位置。
事实上,餐厅人流量大、油烟多、食材温度较高,是危险事故的易发区。家长在带娃外出就餐的时候,不仅要审慎为孩子选择座位,还要把这几条儿童就餐安全准则牢记心头!
儿童就餐安全准则
一:儿童就座位置选择
1、最好远离上菜区
2、尽量远离过道(最好选靠内的位置)
3、一定要远离电源插座
二:儿童活动区域
Δ儿童在餐厅奔跑时和服务员手中的滚烫汤汁相撞
1、禁止孩子在餐厅过道奔跑嬉戏,一旦他们碰到服务员,很容易被TA手中的高温食材或器具伤害。
2、3岁以内的孩子就餐时一定要坐儿童餐椅,这样孩子手脚活动区域被限制,才不容易碰触到高温的餐具或者滚烫的汤水。
三:就餐餐厅选择
Δ服务员违章操作液体酒精导致食客烧伤
1、尽量不带孩子去使用液体酒精的餐馆
2、最好选择使用电磁炉的火锅店
除此之外,和孩子一起外出就餐时,家长们还应做到这些事:
1、到餐厅后大概观察一下有无危险系数特别高的装置,例如尖锐的桌椅边角,容易造成磕碰割伤的餐具、利器等,若有则需要特别注意。
2、让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如吃串串之类食物时只能横着撕咬,不能让签子竖起来对着嘴巴;吃火锅或有热油的食物时,一定不能在餐桌上玩闹或在餐椅上站立等。
3、看好孩子,就餐时少玩手机。
如果孩子已经受伤
用这些方法把伤害降到最低
当然,有的时候,危险来得猝不及防。如果避之不及,孩子已经被烧伤烫伤,家长应如何应对才能减免二次伤害呢?
在这里,团长为大家总结了烧烫伤急救的“五字口诀”:冲、脱、泡、盖、送。
冲
立即脱离热源,用流动的冷水冲洗伤面,降低伤面温度,减轻高温进一步渗透所造成的组织损伤加重,冲的时间越早越好。
脱
冲洗后,再小心除去衣物,必要时可以用剪刀剪开衣服,并保留粘住的部分,尽量避免将水泡弄破。千万不要强行剥去衣物。
泡
受伤部位疼痛明显的话可持续浸泡在冷水中10-30分钟。
盖
使用干净或无菌的纱布或棉质的布类覆盖于伤口,并加以固定。对于面部烧伤者,最好采用坐姿或半卧位姿势,将清洁无菌的布在口、鼻、眼、耳等部位剪洞后盖在面部。
送
送医就诊,寻求医生的救助。Ⅰ度烫伤(烫伤的皮肤发红、不起水泡,表面干燥,2~3天后烫伤皮肤颜色逐渐消退,皮肤脱屑,三五天即可痊愈,一般不留疤痕)可在家处理。Ⅱ度以上的烫伤(经冷却治疗一定时间后,仍疼痛难受且伤处长起水泡)医院处理。
另外,在对孩子进行救护时,家长千万别听信所谓的“民间偏方”,尤其不可使用这几种典型的错误处理方法——
1、抹红药水
烧烫伤后医生先要根据皮肤的颜色和质地,来判断烧烫伤的深度和面积,如果将烫伤部位染色,医生很难判断烧烫伤程度。
2.贴创可贴
创可贴是用来处理小创口外伤的,如果用于烧烫伤口,使用过程中会把受损表皮或刚生长的新鲜组织撕裂,加深创伤。
同时,烧烫伤后周围组织会出现肿胀,创可贴粘太紧会造成血运不畅,出现更严重损伤。
3.抹牙膏
敷在伤口上面的牙膏没有经过严格的药用杀菌,很不卫生,其他一些不对症的药膏也会对伤口起到副作用,反而使创伤面更容易受到感染。
保护孩子,不仅要家长提高警惕、考虑周全,像餐厅这样的公共场所也应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在这一次事故中,如果餐厅提供常温汤底,让顾客自行加热,这样发生烫伤危险的概率是否就会少一点呢?
文
朱朱
部分内容源自企鹅爸爸、健康时报等
成都儿童团稿件,版权归成都商报所有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戳下方链接,让孩子“玩”着学宋词
↓↓↓
可戳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