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公元前年,有了用茶叶治疗烧伤创面的描述。晋代名医葛洪在《肘后备急方》记载了先将石灰与植物油或动物油混合,再与柳树皮一起熬制后应用于烧伤创面的治疗方法。年因大炼钢铁,导致出现大量的烧伤伤员。我国在不同地区相继成立了独立的烧伤科,从而开启了中国现代烧伤医学的建设与发展。年5医院(现上海交通大医院)成功抢救了烧伤总面积达89%TBSA,Ⅲ度烧伤面积达23%TBSA的钢铁工人邱财康,在当时国内外烧伤界引起了巨大轰动。通过60年几代人的努力与发展,我国烧伤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烧伤救治理论、方法与技术。20世纪60年代初,黎鳌院士、盛志勇院士等前辈的领导下第三*医大学提出中国九分法、补液公式。20世纪70年代初,医院发明被称为”中国法”的”大张异体皮开洞嵌植小片自体皮法"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该方法解决了全世界烧伤总面积超过80%TBSA的病例不能治愈的难题。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兴起的烧伤系统性治疗与康复一体化概念为标志,强调在挽救患者生命的基础上,重视伤员生存质量的改善。20世纪80年代,医院的张明良教授发明了"自体微粒皮移植法"。近年来,由夏照帆院士提倡的集烧伤科、创伤外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普通外科、神经外科、麻醉科等多学科诊疗团队的"危重烧创伤救治模式"及由付小兵院士倡导的"战时治烧伤,平时治创面"的理念,可谓烧伤外科的又一次创新,在休克复苏、吸入性损伤治疗、创面处理、脓*症防治及危重症管理等多个方面建立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适应我国国情的烧伤救治体系。正是由于这些技术与方法的应用,我国危重烧伤救治能力才达到甚至超过发达国家水平。挑战与机遇
3.1 烧伤的预防与急救
烧伤医学的首要任务不是救治,而是预防。烧伤后大量冷水冲洗等现场急救是减轻烧伤程度最重要的方法,但这些简单有效的方法并不为大众所熟知。尤其是对小儿及其家长、特殊工种等烧伤易发人群应进行反复宣讲。
3.2 烧伤救治网络建立
全国建立烧伤救治网络,可以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确保每例烧伤伤员得到最佳治疗。在国内近年来影响较大的成批烧伤救治经验与效果的基础上,国内交通、通讯快速发展的强力支撑,建立全国性的烧伤救治网络是可行的。
3.3 烧伤病例资料数据库建设
有必要建成全国完整的烧伤病例资料数据库,为*策法规的制订、烧伤救治网络设计、有限医疗资源的高效使用等提供依据。
3.4 推动我国烧伤诊治的标准化与精细化
3.5 严重烧伤伤员愈后生活质量亟须提高
严重烧伤伤员愈后生活存在许多困难,涉及容貌、生理以及心理等多个方面,这些伤员往往需要反复进行功能康复、心理辅导与多次手术等治疗,以帮助这类人群重返社会。
3.6 烧伤治疗的社会经济学
如何利用最少的资源使每例烧伤伤员得到最合理、最佳的治疗,是医务工作者、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必须思考的问题。治疗模式、治疗药物、创面敷料、治疗设备等如何更合理使用,在对待特别严重烧伤时是否应姑息治疗等课题,都需要深入讨论与研究,以有利于将有限的医疗资源最大限度地应用于更需要的伤员身上。
未来研究方向
1人造皮肤的研究应用
2烧伤创面治疗的研究
3减少瘢痕的研究
4烧伤后脓*症的研究
5烧伤基础研究成果转化
原文:
罗高兴.世界与我国烧伤医学的发展:庆祝我国现代烧伤医学创建60周年[J].中华烧伤杂志,,34(9):-.DOI:10./cma.j.issn.-..09.
郭光华,李国辉.江西烧伤医学发展60年:写在中国烧伤学科创建60周年之际[J].中华烧伤杂志,,34(10):-.DOI:10./cma.j.issn.-..10.
编辑:急外小编图片用于医学交流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邮箱:
kongruiho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