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呱呱落地后,随着宝宝的成长发育、脐带的愈合和脱落,腹部的这个开口通常会在宝宝1~2岁内逐渐封闭,无需做特别处理。但是如果瘢痕没有愈合或是宝宝过度哭闹、咳嗽使腹压升高,使腹膜等组织从脐环内向外突出,造成部分肠子从下面跑出来,就会形成脐疝(肚脐外凸)。
脐疝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早产儿发生较多。虽然脐疝看起来很吓人,但只要这突出部位是软的,按压时有弹性,肿的也不厉害,并且宝宝不难受,不觉得疼,那就不要紧。这种脐疝一般在宝宝12~18个月大时就会消失。只有在少数情况下,才需要通过手术来闭合这个开口。
这种情况要赶紧看医生
如果你发现宝宝肚脐周围肿胀的很厉害,触摸时疼痛或有变色现象,一定要赶快带宝宝去看医生。在极为罕见的情况下,宝宝的小肠会卡在这个开口处,中断这个部位的供血,这就需要立刻做手术了。如果宝宝出现呕吐和便秘,也可能说明有这个问题存在。
护理方法
新生儿发生脐疝的原因是由于新生儿腹部肌肉相对没有肠道肌肉发育得好,脐孔两边的腹直肌还没有合拢,脐孔有一层薄薄的瘢痕性皮肤覆盖,收缩不好。当新生儿啼哭时,腹压升高,腹腔内的肠子就向脐环鼓出到皮下而形成脐疝。所以一定要减少宝宝哭闹、咳嗽、便秘等因素引起的腹压增大。
育儿经验交流
有的妈妈为了减少肠管疝出、促进脐疝愈合,用布包上钱币压在脐疝上,还有些妈妈用脐布粘贴牵拉,这些都是不可取的办法。其实,脐疝不处理也不会对宝宝的发育造成影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