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个朋友因为办公室开水瓶底座脱落惨遭开水烫伤。在朋友圈里一提起,同样遭遇的竟然不少。
天气温度一高,医院里碰上的烧烫伤病人明显增多。医院(医院)烧伤科三组组长金汉宏特别提醒:请检查一下热水瓶底座,谨防烫伤!
如图所示,无论是塑料外壳还是不锈钢外壳,热水瓶底部是靠螺纹旋紧固定的。长时间使用可能会导致螺纹旋松,尤其在装满热水的时候容易出现底座脱落,内胆破碎而造成烫伤。
金医生还特别强调,一旦发生烫伤,正确的处理非常重要,千万不可听信偏方,造成更大的伤害!
医院(医院)接诊过这样一个病人:一名15个月左右大的婴儿不慎打翻了热水瓶,烫伤了右上肢及胸部,父母听信“土方子”,用石灰涂抹伤口,结果导致孩子出现口唇紫绀、乏力等症状,送到烧伤科后被诊断为Ⅲ度烫伤及碱中*,需要施行创面清创植皮术。
不少朋友在烧烫伤后,都会选择“民间小偏方”,涂牙膏、酱油、风油精、菜油等等,但这样真的好吗?
真相大揭秘“冲、脱、泡、盖、送”是常用的烧烫伤急救五字诀,缺一不可,顺序不能乱,定要牢记在心!
一冲直接用缓和、流动的凉水对准烫伤部位冲,越快越好,并坚持20分钟以上。
烫伤后最紧迫的事是:降温。烫伤后滞留在烫伤局部的热量并不会立即消失,每一秒钟都在向纵深进犯,扩大受伤的深度和广度,使更多组织和细胞被烫死。如果不对烫伤部位紧急降温,原本轻度的烫伤可能变成中度,中度的可能发展成重度。另外,对烫伤部位降温的同时,降温部位的毛细血管会遇冷收缩,可起到减少水肿、止痛的作用。记住,居家环境,小面积烫伤后第一件事情不是找牙膏、酱油或锅底灰抹患处,也不是慌乱打电话去叫人,而是马上、尽快、立即用凉水冲!!!冲的时间要足够,冲至疼痛明显缓解或至少20分钟。
二脱边冲边用轻柔的动作脱烧伤者的外衣。当衣物与局部皮肤粘连在一起时,不要强行剥离,可剪掉粘连周围没有粘牢的衣物,而让粘牢的衣物保持原样。
三泡用冷水浸泡创面,大概30分钟左右。
四盖用无菌敷料包扎,可起到保护作用,同时敷料还可以吸收创面渗出的组织液体。冷却后,用干净的纱布轻轻盖住烫伤部位。如有水泡,不可压破,以免引起感染。一般开水烫伤形成的水泡是无菌的,表皮没有破损,此时如果水泡不是很大,不需要挑破。另外,水泡不挑破,皮肤是完整的,细菌不易进入,所以不易发生感染,起泡的皮肤还能起到保护创面的作用。再次强调不要在伤口上涂抹任何东西!
五送尽快送到具医院治疗。
日常防护学完急救五字诀,再来看看烧伤科医生提出的日常最重要的防护措施吧(这些措施是烧伤科医生们根据日常工作中接诊的病人所汇总而成),尤其是家里有宝宝的爸爸妈妈,更要学几招!
1看护好幼小的孩子最重要。家长不要把小儿单独关在室内,一定要有专人看护。
2小儿好动,因而要管理好易燃物品和高温物品,如汽油、鞭炮、火柴、打火机、火炉、电熨斗等,把它们放置在孩子摸不到的地方。
3不宜用微波炉加热各类奶瓶,以免灼热的奶液溅到婴幼儿稚嫩的脸上,引起烫伤。
4反复教育孩子不要玩火,并教会他们在着火时如何尽快逃离火场和呼救的方法,同时教给孩子一定的救火知识,比如如何打火警电话()报警等。
5给孩子用浴盆洗澡时,要先倒冷水再加热水调整水温。中间添热水时,最好将孩子抱离浴盆,由他人帮助添加热水。
6热水瓶要放置在小儿摸不到的高处或柜子里,以免孩子碰倒而引起烫伤,也不要让不懂事的孩子自己拿开水或过热的饮料喝。
7桌上不要放台布,以免小儿在拉扯台布时,弄翻桌上热稀饭、热菜饭、热牛奶或开水而引起烫伤。
8抱着孩子在餐桌边吃饭,要将菜汤放到离孩子远一点的地方,以免孩子小手抓翻菜汤而引起烫伤。
9夏天,在儿童房内,尽量不要使用蚊香驱蚊,以免蚊香引起被絮、衣物、纸屑等可燃物造成火灾和烫伤。
10教导孩子不要把学校的化学实验材料带到家里进行试验。
来源:江干区卫计局
看了文章有帮助吗~请给我们点赞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