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好小朋友
DearOldDays
秋山亮二作品个展
RyojiAkiyamaSoloExhibitio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期
年6月3日
/
年7月15日
Add:上海市徐汇区嘉善路弄1号甲-C区FILMPARK
No.1,A-C,Lane,JiashanRoad,XuhuiDistrict,ShanghaiCit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办:菲林公园青艸堂株式会社
特别支持:德国哈内姆勒艺术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很开心这次和青艸堂和秋山先生的合作在我们的空间里展览了这些珍贵的过去,从秋山先生说“儿童节快乐”那天开始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儿童节的气氛仿佛并没有退散,哪怕我们在7月1号赠上一张写有儿童节快乐的明信片时,也能感受到他们的开心。
这些照片配上这句“儿童节快乐”仿佛可以打破时间的概念,在任何时候都能适用。因为童真是回不去的,尤其是定格在那个美好的八零年代里的童真。所以在展览还有一周就要结束的今天,再次和大家说声“儿童节快乐”!若怀童心,每一天也都是儿童节。另外,下一场我们成都见!我们回顾一下6月2日秋山先生来到FILMPARK的情景。
美帆带领秋山先生和秋山都(秋山亮二女儿)走在嘉善路上
偶遇自己的作品的小海报
穿过弄堂,走进FILMPARK
这是“秋山亮二倾谈会暨《你好小朋友》复刻版首发式”第二场活动。还未到正式开场时间,秋山先生穿过挤满的人群到达前台座位,但他只稍坐片刻便站起,说“如果我坐着就看不到大家的脸,我要看着你们的脸说话”、并坚持全场站着讲完。
秋山亮二于年出生于日本东京,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早期在美联社工作过,后来在上世纪80年代有幸获得日本摄影器材公司小西六(Konica前身)的支持到中国拍摄小朋友,期间辗转海南、昆明、广州、上海、北京等中国城市拍摄,共往返中国达五次,拍摄胶片达卷(1卷12张),并从数量庞大的照片中筛选出张编排成《你好小朋友》一书。
以下内容节选自讲座当天的相关问答,并将青艸堂主创夏楠、美帆以及在场部分观众的提问简写为Q,秋山亮二先生的回答简写为A
翻译许建明
秋山先生在上海的分享会上年6月2日
Q:进行项目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困难?
A:没有!我拍得很快,基本拍一张按一下快门就走了,对方都没有察觉。还有一个原因我只拍对我来说有魅力的对象。就好像大家来看我一样,大家觉得我有魅力,然后拍我,我也不反对呀。(全场笑)
Q:为什么小朋友表情自然、明朗?拍得那么好?
A:因为小朋友很喜欢拍照,可能小朋友也觉得这个大叔并没有恶意。有个小朋友意识到有相机,她就偷偷看了一眼,但又很快地回到了现实中,该干嘛干嘛去。
Q:拍摄过程中如何在很短时间内做到精准地曝光,拍出这么好看的照片?
A:因为相机很好很新!不过我这个现在用的也很旧了。有些时候镜头脏了其实没有关系,说不定在显影的时候还能表现出比较温润的感觉。其实我不喜欢过度清理相机,它只是一个工具、仪器。其实我比较喜欢这样的方式拍照,好比当我跟你谈话的时候,我的眼睛可以看到另外的视野,而这个人又恰恰是我比较想拍的,而同时我的手可以调整相机,并在跟你谈话的同时那张照片已经拍好了。所以我太太常常称我是“不定心的人”。
Q:在数码时代如果有人问秋山先生您为什么还在用胶片,你会怎么回答?
A:你喜欢哪个呢?
Q:我喜欢胶片
A:嗯,我也一样,这是我们两人间的秘密(全场笑)
Q:拍照太久之后可能会因为其他原因拍得越来越少,如何保持创作的热情、共鸣?
A:(秋山先生低头思考了一会后,平静的回答到)人生也是一样,其实我也不知道。我有一个在银行工作的朋友,35岁的时候他打电话告诉我,他辞掉了工作,成为职业摄影师,听到时其实我很担心,因为不知道这个人是不是受我影响辞掉了这份比较安稳的工作,我的想法是摄影是一个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开始的事。有时候会有小朋友告诉我哪里有专门学习摄影的学校,但是我会告诉他们的父母,可以不要那么早去学习摄影,而是学别的,音乐也好、画画也好,如果他去了之后不满足,还是觉得想专门去学习摄影,那么从那个节点开始再让他们去学。
Q:我们都说很多形式都是相通的,那么您觉得除了摄影之外,你还有什么喜欢的?
A:人,我最喜欢的就是人。因为有的人会陶艺、有人会钢琴,或者会其他。我喜欢一个美国摄影师,叫LeeFriedlander,那会在美国他有个展出,当时请了助手向在场的一位学生提问,那位学生提问“老师,你拍的那张照片很棒,用了多久拍的呢?”摄影师以严谨地态度用手比划并说,“1/s。”我觉得摄影就是一瞬间,看了很多东西,最后都在这么1/s中决定把它记录下来。
Q:我平时喜欢用胶片街拍,但有时候因为相机操作的原因会错失一些瞬间、遗憾,请问您有遗憾吗?
A:我在进行“你好小朋友”项目的时候,身上带着的是两三个相机,拍完一个就得拿出另一个,但是其实最后成像下来的也不多,其实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人生就是这样!
Q:在北印度拍完大饥荒之后就不愿意拍摄相应的题材,是否觉得这里边这些画面太残忍,心理上接受不了?还是说您认为这样的拍摄不尊重对方的行为?
A:我没有觉得不该去拍,对于纪实摄影师而言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可能拍摄这些照片让我产生一个意识:我可能更适合拍其他的,因为我并不能产生很好地共鸣。我甚至觉得我不应该在那里拍摄,应该把相机卖掉换成水或其他的,那才是应该做的。
Q:您对手机摄影有什么看法?
A:我没有用手机,甚至连电子邮件都不会。
Q:您的照片有鲜明的个人风格,您是如何思考找到自己的风格的?
A:如果你想确定你的个人风格,你需要让你的照片尽可能的给别人看,你的同辈、朋友之类,让他们来判断你的风格。
关于LeeFriedlander,可参考以下快速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