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的重要科室,承担着涉及新生儿、幼儿、儿童等各项疾病的预防及诊疗任务,特别是随着二胎*策的放开,儿科医生的工作压力也与日俱增。
杜啸石是儿科少见的男医生,“忙碌”和“压力”已成为贯穿他职业生活的主旋律。他常说:“真正拥有正能量的人,并不是从来都看不到消极的方面,而是在困难和逆境中仍然能够发现并相信美好。”他认为,只要有爱心、责任心,细心、耐心地对待每位患儿,祖国的“花朵”才能更好的绽放。
“都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教师是辛勤的园丁,那守护花朵健康的千千万万儿科医生,我称之为护‘花’使者,作为其中的一员,我深感自豪。”在家里,杜啸石拥有一对双胞胎女儿,让旁人羡慕,带着对孩子的喜爱,他又选择成为更多患儿的“父亲”。最初喜爱儿科的原因简单,就是喜欢孩子。渐渐,当获得越来越多家长的信任,杜啸石真正感受到因为职业被认可的成就感,使得他真正爱上了护“花”使者这个身份。
每年的“六一”儿童节,杜啸石都会在科室的联欢会加上一节“分享课”,与家长们分享自己总结出的易于理解的科普常识,从病源、传播途径等方面入手,指导家长们如何预防,以及患病时如何护理。受到不少家长的一致好评。
让家长们对杜啸石更加信任的是他对治疗原则的坚持,“孩子生病,来了以后很多家长因为着急,总想着赶紧给孩子输液好起来,这时候沟通就十分重要了。”给孩童看病不像成人看病那么好交流,因为孩子无法表达,家长跟着着急,加上一个孩子生病全家都要“上阵”,这就给杜啸石诊病增加了难度,但他选择了坚持与耐心。曾有一个孩子来院看病时高烧39度多,在各项检查结果诊断后,杜啸石制定了三天的药物治疗。眼见快三天了,孩子还是持续高烧,家长心里着急找上了杜啸石,埋怨、不解和焦急充斥着整个办公室。等家长冷静下来,杜啸石才能与他们好好沟通。他说,不是自己不愿为孩子开早早能稳定病情的药物,只是那样的药物对孩子今后的抵抗力有影响。孩子的病情是能稳定,但今后孩子的体质可就毁了!“治疗需要过程,很多方法都可以解决,但我一定要为孩子的一生考虑,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就是家长抱着我的腿,我也不能违反自己的治疗原则,我得为孩子们负责。”
在很长一段时间,由于科室患儿多,医护人员常常忙不过来,没有假期。杜啸石的24小时被上班、下班、睡觉不均匀的分配着,问他面对如此压力有什么调节的方法,他说:“睡个觉就当调整状态了。”
每次夜班后,因为查房、书写病例和一大堆事情,往往都是中午十二点才能下了班。问起他如何形容自己的工作量,他只是用“很充实”三个字来形容。
“我没有过什么震撼灵*的大事记,但我相信每一个儿科医生都曾经遇到过,也经常会有和我相似的感觉。当看到宝宝们因为病重被焦急的家属抱进病房,经过我们的努力又充满活力,活蹦乱跳的样子,那种成就感是任何职业都给不了的,是那种快乐让我能够坚持下来。”
——杜啸石
医院温馨提示:向上滑动,阅读全文
常用联系电话(本部)
急诊科:-
-
办公-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