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烧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专访丨刘琰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澎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药物 http://pf.39.net/bdfyy/qsnbdf/140805/4440899.html
                            

原创唐晔晔问仁医

人物介绍

刘琰,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医院灼伤整形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分会副主委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烧伤外科分会副会长。擅长危重烧伤救治、小儿烧伤救治、各类急慢性创面处理。

1.从医之路

“我很小就有了走南闯北的经历。”春天的阳光下,刘琰笑道。

因为当年父母的工作调动,刘琰在河北石家庄度过了12年的时光,高三在浙江金华借读一年后,最终随父母回到上海。正是因为少年在北方的生活经历,让刘琰柔弱娟秀的外表下,藏下了一颗“女汉子”的心。

刘琰的母亲是不主张女儿学医的。因为,母亲本身就是一名妇产科医生,常年忙碌于临床的母亲,留给刘琰的只有辛苦的背影。“她深知做医生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难以计数,所以一直劝我不要选择医学成为终身的职业,但是,我似乎抵挡不住医学的魅力。”

耳濡目染之下,刘琰真正注视着的,是那些产妇抱着孩子向母亲致以感谢时的幸福与喜悦。“这时候的母亲,形象美丽,身上散发着光辉。我想,母亲的付出是值得的,治病救人的成就感,恐怕是其他职业难以比拟的。”

年,刘琰如愿考入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大学的学习生活节奏,刘琰十分适应,课堂知识游刃有余之外,受中国女排“五连冠”的鼓舞,喜爱排球的她,成为医学院女子排球队的接应二传,和队伍里的姑娘们一起拿下过华东六省一市排球联赛的冠*。毕业后,医院。这个爱“动手”的年轻女孩一心想去外科,但那年外科不招女生,所幸老师为刘琰指了一条明路:烧伤科。

医院烧伤科成名已久。年成功救治了严重烧伤患者邱财康,打破了当时世界上“烧伤面积超过体表面积的80%无法存活”的定论,开了大面积烧伤患者救治成功之先河。随后在史济湘和杨之骏教授引领下,开拓性地创立了以瑞金公式为基础的早期液体复苏技术、混合移植创面修复技术、冬眠治疗为主的应激调控技术等烧伤救治的核心技术,形成国际医学界公认的中国烧伤治疗模式,显著地提高了严重大面积烧伤患者治愈率,奠定了学科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

这是一块妥妥的金字招牌,医生也常有手术的机会,刘琰毫不犹豫就加入了烧伤科。

初入烧伤科,就接触了很多触目惊心的病例。但初出茅庐的刘琰,却有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在惨状之前并无惧色。“这还是得益于母亲职业的熏陶,当时她‘留种’在乡村的卫生院工作,医院里当义务工勤、跑来跑去送一些医疗物品,见过泡在福尔马林中的婴儿尸体,所以没什么可怕的。”

但这并不代表刘琰不会被突如其来的悲伤而震动。

提到一个花季少女,刘琰的声音哽咽了。

“她是个纺织厂青年女工,才二十多岁,大眼睛、长睫毛、脸庞秀美。那天她和恋人一起坐在棉花堆上休息,结果男孩抽烟的时候,不慎点燃了棉花堆,酿成大祸,大面积重度烧伤的女孩,送来的时候大腿的肌肉都烧得崩裂开了。因为损伤程度太重,我们为她做了双下肢截肢,但最后还是没能挽回她的生命。我到现在都记得,她在病重之际,眼角滑落的泪珠。面对病人强烈的求生欲望,作为医生却束手无策,这种无助感,困扰了我很长时间。”

2.追随导师

年,安徽淮南矿务局谢一矿瓦斯爆炸事故发生,伤亡余人,那是刘琰第一次被派往灾难现场救治伤员。对初出茅庐的她来说,那是战场,将迎来真正的考验。

“大家分成小组治疗病人,我们治疗组分管十多个伤员。给伤员换药的时候,伤员有时候疼的大呼小叫,创面分泌物混杂着患者的屎尿,我一边安慰,一边毫不犹豫地擦拭、清洁。和我一组的几个年长的医生,都感叹——怎么一点不像个上海女孩。”

回顾从懵懂的年轻人走到现在,刘琰直言,自己的性格有点随遇而安,不像当下的很多青年有现实而直接的目标,她只是“跟着老师们往前走”。

年,刘琰开始攻读烧伤外科研究生,在五年间完成了硕博的学业,博士导师许伟石教授,是我国烧伤界著名专家。“老师满腹经纶,却谦虚低调。淡泊明志四字,是对他最好的注解。他潜心修学,严谨、审慎的治学态度对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老先生文化底蕴深厚。长期广泛的文献阅读和临床一线工作的积累,赋予他敏锐发现问题的眼光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管已经退休多年,但每次去探望他,他对科室的发展、研究方向的把握,仍能提出切中肯綮的意见。”

刘琰也曾听很多前辈讲过当年救治邱财康的往事。邱财康是上钢三厂的炼钢工人,年一个深夜,因行车吊运主扣松脱,导致10吨半的沸腾铁水掉落……瞬间,这个30岁的钢铁工全身体表89.3%的皮肤被灼伤,其中深度灼伤面积达23%,人表皮好像焦炭,头肿得像气球,生命危在旦夕。

按照当时美国著名烧伤学科权威伊文思的理论,无论从烧伤面积还是从烧伤深度,他都难以生存。那时还没有烧伤科,也没有独立的病房,为了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医院特意将原感染科大楼四楼病房撤空,作为收治邱财康的专用病房。外科主任傅培彬和董方中一有时间就到病房探视会诊。史济湘、杨之骏等医生也都轮番值班守护,当时还没有24小时监护仪,是医、护们日夜不眠,轮班监护邱财康的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冬眠疗法,噬菌体治疗……应对病情的不断变化,他们想出了一个个办法。因为每次换药翻身对病人来说都是极大的痛苦,医院的医护人员和技工们共同设计,制造了国内第一张翻身床……

这些故事,常听得刘琰热血沸腾:“瑞金烧伤科的老一辈人非常了不起,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他们出于对挽救‘阶级兄弟’生命的极度渴望、出于对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在临床摸爬滚打,创造了无数个奇迹。他们的很多经验、救治理念放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是的,可歌可泣的瑞金烧伤科的历史,和无数烧伤科的前辈们,为她点亮了一把火炬”。

年,刘琰赴美国留学。她坦言,那段“陀螺”一样旋转的时间,打下了科研的坚实基础。

“一个人负责多个课题、同一天安排多个实验。动物、细胞,节奏排得满满的。实验间隙,就是阅读文献。只有晚上的‘电影时间’才是一天的放松时刻。Netflix有我这个会员大概蛮亏的,大概看掉了几百部电影、电视剧。我有时和研究生们提起自己的这段经历,告诉他们,在医、教、研各方都能有所成,需要这样一段炼狱重生的经历。”

3.总是安慰

“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救治,需要反复多次的手术。第一步,去除烧伤的坏死组织,用生物敷料覆盖;以后再利用病人残存的自体皮,通过反复多次的植皮手术,最终覆盖所有的烧伤创面。”

起初是跟着科室里的前辈们上手术,慢慢地,在领悟中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做助手的时候,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辅助好上级医生,能让上级医生用最舒服的姿势完成手术。独立做手术的时候,压力就不一样了,因为伤员的生死全都系于自己身上,满脑子想的是,不管有多难,一定要救活他。”刘琰说道。

烧伤科实际是个“内外兼修”的科室。烧伤科医生既要有外科医生的“杀伐决断、临危不惧”,又需要针对患者感染、脏器功能损害、内环境紊乱等问题进行内科治疗。而大面积烧伤治疗的漫长过程,对医生、患者和家属都是考验。刘琰谈起了一例凶险的病例。

那是一个江苏泰州的化工厂工人,工作中不慎被喷出的硫酸造成了93%的深度烧伤。医院条件有限,只能长途转运到医院。来的时候患者全身大面积焦痂、角膜受伤、几乎处于休克状态。经过积极的液体复苏、度过休克期后,开始了漫长的反复的手术。治疗后期,因为创面多重耐药菌的的感染,导致植上去的皮多次被溶解,全身病情也时有反复。医生既要做好患者的救治工作,又要处理好患者家属和单位对救治结果、未来生活质量、治疗费用等诸多问题的担忧。无论是哪一步功能做不好,都可能前功尽弃。这时候要做的,就是给患者、家属坚持下去的信心。

小儿烧烫伤在烧伤科收治的病人中几乎要占到三分之一,悔恨、恐慌、焦急、猜疑是很多孩子家长普遍的情绪。“医院走廊里碰到情绪激动的父母,他们会奔上来求我帮帮他们的孩子。有的家长手里拿着厚厚的本子,记着密密麻麻的问题;有的母亲常常一边诉说病情,一边泣不成声,有的甚至会抱着我哭。这时候,回答问题、解释疑惑之外,轻轻地一个拥抱、拍拍她们的背,就是一种安慰。”

为了减少小儿烧烫伤事件的发生,刘琰和她的团队在小儿烧伤预防合成急救的科普宣教上,花费了很大的功夫。

“年我们科多名专家主编、参编了烧伤预防宣教的《名医支招如何防治烧伤》。科室医护自编自导的《“烧伤三宝”之婆媳大赛》,获得了第五届上海市青年医学科普大赛的一等奖。科室还开办了自己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