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烧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儿低氯性氮质血症综合征,临床较为常见, [复制链接]

1#

导语:儿童低氯性氮质血症综合征又称小儿Blum综合征、小儿肾前性功能衰竭的综合病征,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高血电解质丧失,从而导致高度细胞外液丢失,此时肾脏虽然无器质性病变,但由于血量不足导致肾功能不全,导致高血钾、血红蛋白血症。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后,患儿病情迅速好转,一般预后良好。

小儿低氯性氮质血症综合征的基本病因

1、总述

儿童低氯性氮质血症综合征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肾灌流不足所致,虽然肾功能不全,但无肾脏器质性病变,主要是由于肾脏血液灌注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使肾脏排泄能力下降,出现少尿或无尿的症状,并最终导致水、电解质和代谢废物在体内累积。

2、基本病因

呕吐、腹泻、脱水、大出血、烧伤等都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严重水肿、腹水等症状也会出现。另外,继发于失血、低血压、脱水综合征、ADH分泌综合征、心搏出量减少、手术后时期、肿瘤晚期、使用血管收缩药等情况下的肾灌流不足也可能导致儿童低氯性氮质血症综合征。

小儿低氯性氮质血症综合征的常见症状及其并发症

1、常见症状

低氯氮质血症患儿容易疲劳,常见的表现有厌食、恶心、呕吐、少尿、呼吸困难、嗜睡、心律不整等。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口渴、抽搐和昏迷。

2、常见并发症

严重时可引起肾实质损害,同时出现尿*症、高钾血症、肺水肿、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小儿低氯性氮质血症综合征的各阶段检查及具体检查方法

(一)预期检查

病人有厌食、恶心、呕吐、少尿症、呼吸困难、嗜睡等相应症状,需要及时就医。你可以通过血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尿常规、胸部X线、头颅CT、心电图等检查。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儿童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及贫血症状。

2、血液生化检查

可能会有肌酐、尿酸升高、凝血酶原消耗降低的症状,可能是因为高氮血症、高磷酸盐血症、低钠血症、高钾血症等。

3、尿常规:尿量少,尿比重增加,可有蛋白尿。

(三)图像学检查

1、胸部X线:对心脏和肺实质病变进行初步排除,辅助诊断。

2、头颅CT:可以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颅脑损伤、脑血管疾病等,对诊断有帮助。

(四)其他检查

ECG:作为临床心脏检查的首选方法,可用来判断儿童是否有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情况。患儿的心电图检查显示有高钾血症。

小儿低氯性氮质血症综合征的治疗原则及其治疗方法

1、治疗原则

儿童低氯性氮质血症以对因治疗为主,应积极纠正低血压、休克及电解质紊乱,并有针对性地治疗。

2、对因治疗:对原发病积极治疗,纠正低血压、休克等。

3、药品治疗:为了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静脉注射氯化钠注射液。

小儿低氯性氮质血症综合征的预后及其危害性

1、预后

该病如能早期诊断,一般预后较好;但若延误治疗,随着病情的发展,会造成肾实质的损害,并出现尿*症、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甚至可能导致儿童死亡。

2、危害性

严重时可出现严重衰竭、抽搐、昏迷,甚至并发尿*症、高钾血症、肺水肿、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还可能危及患儿生命。

3、治愈性:儿童一般在早期规范治疗后,可以获得临床治愈。

小儿低氯性氮质血症综合征的日常生活及饮食管理

(一)总述

儿童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重视生活管理,帮助疾病痊愈。另外,还要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疗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二)日常管理

1、父母要给患儿提供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阳光充足。

2、患儿在恢复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劳累过度。

3、家长要引导患儿在有规律地锻炼的情况下进行有规律的锻炼,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4、孩子的父母要及时地督促孩子排尿,不要憋尿。

5、注意卫生,父母应经常帮助患儿洗手、洗澡,并为其更换内裤。

(三)复诊

孩子的父母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时带孩子进行复查,一般3~6个月复查一次。

(四)饮食护理

儿童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还要注意饮食护理。

(五)饮食建议

1、家长应该给孩子吃清淡、低磷低蛋白的食物,同时还要选择优质的高蛋白食物。

2、适当地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3、多喝水。

(六)饮食禁忌

1、孩子不能吃腌制的食物。

2、孩子在饮食上要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小儿低氯性氮质血症综合征的常见预防措施

下列方法有可能减少发病风险:

1、积极预防和治疗失血、低血压、脱水综合征、ADH分泌综合征、心搏出量减少、手术后时期、肿瘤晚期、血管收缩药等致病因素。

2、要注意保护好孩子,避免烧伤等意外情况发生。

结语:儿童低氯性氮质血症综合征并非传染性疾病。该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具体发病率没有大样本数据统计。儿童低氯性氮质血症综合征患者无特殊人群。儿童低氯性氮质血症综合征治疗周期一般为1~2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存在个体差异。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