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3月29日是第26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安全无小事,那么都有哪些要注意的安全知识?快一起看看吧!
3月22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下发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关于开展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活动的通知》(教基司函〔〕4号)文件。
提出了“开展一次专题安全教育、组织一次应急疏散演练、收看一次安全教育节目、开展一次国家安全教育、开展一次集中宣传活动”的要求。
一、学校安全
又到了季节交替的时候,是多种疾病高发期,食物容易变质,要注意食品卫生安全。
1.勤洗手。肠道传染病主要是“病从口入”,因此,手的卫生十分重要,要用流动的水洗手。
2.多喝水,要多喝水能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病*的入侵,还有利于体内*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
3.多吃蔬菜水果,适当增加水和维生素的摄入。
4.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勤晒被褥、勤换洗衣服,搞好个人卫生。
5.坚持体育锻炼,适当增加户外活动。
开学后宿舍里各种电器及学生生活用品增多,安全隐患明显增多,住宿的同学一定要做好防范。
1.不在宿舍内存放烟花爆竹等易燃易爆物品。
2.不在宿舍内私接电线。
3.电器发现异常,要及时报告宿管老师。
4.离开宿舍时,务必检查并关闭门窗及电灯、电扇、充电器等所有电器设备的电源。
5.特别加强贵重物品的保管。
6.在宿舍楼内或周边发现行踪可疑的人,应加强警惕、多加注意。
二、乘车安全
现在自己上下学的孩子也不在少数,家长在锻炼他们独立性的同时,记得把小编特意准备的安全常识告诉他们呦~
1.不做“低头族”,过马路不要看手机;
2.不闯红灯,过马路走斑马线;
3.骑自行车不大撒把,不戴耳机听歌;
4.遇到大货车,一定要远离;
5.不在公交车上疯闹;
6.如果车门关闭,不要强行上车;
7.乘坐正规营运车辆,不打黑车;
8.乘坐出租车,记得留意车牌号;
9.上车后记得给家长或朋友打电话报平安;
10.乘车要系好安全带;
11.如遇危险,立刻拨打报警。
三、暴雨雷击
春天来了,雨季即将来临,如遇暴雨,防汛工作必不可少。汛情危急,需要每个人多多警惕:
1.关闭门窗,防止雨水扑入屋内,一旦进水立即关闭电源、煤气等设备。
2.不要走地下通道或高架桥下面的通道。
3.在山地如发现水流湍急、混浊及夹杂泥沙时,可能是山洪爆发的前兆,应离开溪涧或河道。
4.如住所可能出现严重水淹,应撤离居所,到安全地方暂避。
5.不要在流水中行走,15公分深度的流水就能使人跌倒。
当遇上恶劣雷雨天气时,老师和家长们要记得保护好自己和孩子。
1.加强对孩子防雷击、触电等方面的安全知识教育。
2.应及时了解掌握气象信息,在雷雨等恶劣天气情况下提醒孩子尽量留在家中或其它安全场所。
3.若遇洪灾,先到屋顶暂避,并用绳子或被单等物品将身体与树木等安全固定物相连。等到达相对安全之地,应立刻发出求救信号,争取及时被营救。
4.若遇到雷雨天气,请拔掉插头,关上电源,不到易触电的场所活动;不到大树下等易遭雷击的危险处躲雨,避免雷击。
四、动物伤害
养宠物的家庭尤其要保护好孩子,尽管有些动物很温顺,也不可大意。急救办法如下:
1.孩子被宠物咬伤后要观察伤口,如果出血多需要局部加压止血。如果出血不多,首先使用大量的清水和肥皂水将伤口洗干净,尽可能清除在伤口里面存留的狂犬病病*。
2.用纱布轻轻覆盖伤口,医院处理。
3.24小时以内注射第一针狂犬疫苗,全程打完五针疫苗,才能有效保护身体。
五、校园欺凌
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将校园欺凌位于高危风险等级,这意味着开学季,这类安全风险容易发生。
老师们可以注意以下几点,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1.强化教育,既要引导健康的同学交际和朋辈关系,又要帮助树立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行为规则意识,帮助其养成遵规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
2.建立一个完整的校园欺凌防范机制,包括事前识别与干预、事中发现与阻止、事后处理与安置,同时从学期初就要加强师生联系,密切家校沟通。
3.强化校园周边的综合治理,消除校园欺凌的风险环境,在治安情况复杂、问题较多的学校周边设置警务室或治安岗亭,加强学生上下学重要时段、学生途经重点路段的巡逻防控和治安盘查,等等。
六、电梯安全
孩子乘坐电梯,这些安全规则要牢记!
1.不要让孩子在轿厢里乱蹦,否则很容易导致电梯的缆绳发生故障,急速上升或下降。
2.不要让孩子拍打闭合的电梯轿厢门,以防门突然打开,孩子的手被夹进缝隙里。
3.不要敲击、推拉、硬掰电梯内外门。电梯开关门时,不要试图用身体或物品阻止电梯关闭,更不要站在梯门处阻挡电梯门等人。
4.被困电梯时,不要惊慌,千万不要试图用砸门、撬门或转动门锁等方式打开电梯,可以间断地按电梯求救铃告知监控人。
5.乘坐扶梯时,家长要注意不要让孩子用手或脚触摸工作中的电梯,电梯的梳齿,虽然缝隙不大,但是能够容纳三岁左右孩子的手指尖。
6.在乘坐电梯结束后,家长应该立即带孩子离开电动扶梯,不要停留在电梯上下口处,避免后续乘扶梯者或者物品给孩子造成伤害。
7.需要注意孩子的随身物品不被绞入扶梯中。例如孩子随身携带的玩具、松开的鞋带、过长的裤子、丝巾等。
七、烫伤
孩子如果发生了烧烫伤,家长要按照“冲、脱、泡、盖、送”原则及时处置。
1.“冲”指用缓缓流动的冷水冲15-30分钟。需注意:水流不可过急,以免冲破伤口。
2.“脱”指用冷水充分泡湿伤处后,小心脱掉或剪掉衣物。要注意的是衣物粘在创面上,保留粘住的部分不用力撕脱。
3.“泡”指受伤处浸泡在15-20℃冷水容器中15-30分钟。需注意:儿童避免浸泡时间过长。
4.“盖”指用清洁干净的毛巾、纱布覆盖伤口。需注意:千万不要涂抹外用药物或“民间偏方”。
5.“送”指除面积小、程度轻的烫伤外,医院治疗。
八、警惕生人
孩子晚间独自外出,要做到“五不”:不带贵重物品,不衣着暴露,不搭乘陌生人的车,不打黑的士,不走人少、灯光黑暗的街道。
1.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都不要走人少的小路、近路、小胡同等空旷地带。
2.如果有车停在面前威胁你,应沿车头相反方向奔跑,并放声大叫。
3.感到紧张、危险时,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要立马向人多的地方,如商店、电影院等地方跑,千万别向小胡同、电话亭跑,很可能被罪犯堵住。
4.单独外出应尽量告诉亲友,去做什么、大概什么时间回来。
九、*品预防
记得教会孩子这几点,教会孩子远离*品。
1.分辨环境
酒吧、KTV、迪吧等,不是说一定不好,但的确是*品交易的高发场所,作为未成年人,应当尽量避免去环境复杂的地方;
2.遏制好奇
提升对*品的辨别能力,降低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警惕“零食诱惑”。
3.保持警惕
不论何时何地,尤其是陌生环境中,绝对不能放下警惕性,不轻信陌生人,不随意吃来历不明的食物。
4.学会拒绝
不要因为朋友的“劝诱”而去偷尝禁果,“不好意思拒绝”“攀比之心”都会变成坠落的第一步,一定要拒绝结交这些会毁掉自己一生的朋友。
十、火灾
来源
中国教育报好爸妈学院尊重原创,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识别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