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烧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12岁男孩一口气吃20片安眠药,别再让孩 [复制链接]

1#

作者:小语妈来源:知子花教育(ID:zhizihuajy)

在台湾教育短片《茉莉的最后一天》中,茉莉的妈妈怎么也想不通,自己品学兼优、马上上大学,有着大好前程的女儿,为什么会在家跳楼自杀?

在湖北武汉,14岁男生的妈妈怎么也想不通,自己只是扇了儿子几个耳光,他为什么会在学校跳楼自杀?

在节目《中国人的一天》中,父亲带着12岁的儿子,再次来到北京一家精神病院求助。他怎么也想不通,儿子为什么会突然一口气吃了20片安眠药。

每当出现类似情况的时候,大人们就开始抱怨、指责:

“就因为xxx,至于跳楼吗?”

“现在的孩子承受能力也太脆弱了,动不动就抑郁。”

“我们以前也是在又打又骂中长大的,也没当回事儿啊……”

对于这些声音,我一方面觉得,说这话的人有点“何不食肉糜”的感觉;

另一方面又发现了让这些孩子放弃生命的原因:从大人的角度来看,孩子的任何事情,任何感受,都是“一点小事”“不至于”。

法国儿童文学短篇童话《小王子》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都当大人太久了,以至于忘了自己曾经也是个孩子。

甚至有的父母自己“病”了,却浑然不知,只知道一味责怪孩子。

01

父母有“病”,孩子吃药

我有个朋友,在国内医院实习了两个月。

她在儿童病房所看到的一切,让她有了“父母有病,孩子吃药”的感慨。

因为,有的孩子发病,很明显是父母的养育出了问题。

甚至是父母自身有问题,经常暴打、责骂孩子,但医生能做的,只能是给孩子吃药,稳定情绪,消除症状。

虽然医生会和家长沟通,提醒其做出改变,但效果并不理想。

有的孩子才十几岁,就已经几进几出了;有的孩子出院不到半个月,又回来住院了。

因为生活环境没有改变,父母的观念没有改变,即便孩子的症状在住院期间得到了缓解,回去之后,还是会复发。

微博上有位网友曾分享过这样一件事:

一个孩子患上了抑郁症,去复诊的时候正好在看书。医生看见了,便表扬她:“这孩子真用功。”

谁知孩子妈妈一听,却泼凉水说:“用功,假用功。”

医生辛辛苦苦修补孩子内心的伤痕,父母随口的一句否定,就又把孩子推向了深渊。

真是让人又着急又无奈。

这位医生最后写道:

青少年抑郁症的病因里,永远有中国式家长不可撼动的位置,所有人都知道,只有他们本人不知道。

深以为然!

有教育专家说过:对于一个家庭来讲,父母是树根,孩子是花朵。如果花朵有问题,多半是树根也有问题。

父母常常“看到”的孩子的问题,其实是他门自己的问题在孩子身上“开花”了。

说白了,孩子只是父母的投射银幕。

所以,从本质上讲,不存在有问题的孩子,只存在有问题的家长。

02

孩子心理脆弱,与缺少社会支持有关

我朋友说,她在病房里和孩子们聊天时,发现孩子心理脆弱,与缺少社会支持有关。

所谓社会支持,是指来自家人、朋友、同学、同事的支持。

它就像一层海绵垫,会对一个人的精神起到保护和缓冲作用。

缺少了社会支持,人会变得更脆弱,更容易被困难打击,也更难从困境里走出来——成人如此,孩子亦如此。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社会支持来源很简单——家庭和学校。

在家里,一些孩子和父母的交流不多,而父母也只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