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蒋予昕
他们有的看不见、有的听不到,有的没有双手、有的没有双脚,却勇敢地与命运抗争,用自强自立书写精彩人生,赢得了尊重……
日前,在浙江省嘉兴市举办的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暨第三届全国残疾人展能节上,我区34名残疾人选手参加了计算机编程、海报设计、刺绣插花、盲人保健按摩、服装制作、美发等20个项目的角逐。最终,代表团荣获团结协作奖,各项成绩也取得历史性突破。
他们奋力拼搏,展现自强不息的风采,向社会昭示:只要心中有梦、敢于拼搏,即使在残缺的世界里,也能活出不一样的人生。
能工巧匠亮绝活
一人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屏幕,双手在键盘上敲打出一串串程序;另一人接到指令后,立即灵活地调试机器人手臂,模拟生产线上的操作,将物料快速精准地搬运到指定位置……机电一体化赛场上,面部严重烧伤、肢体四级残的我区选手李阳生与因强直性脊柱炎而背部严重弯曲、身材矮小的黄海明默契配合,高超的职业技能格外引人注目。
本届大赛新增的机电一体化竞赛项目,是中国残联竞赛史上首个团体项目,要求选手两人一组,相互搭档,通过电脑编程来实现工业机器人的运作。经过5个多小时的比拼,黄海明和李阳生获得该项目第5名的佳绩。
在盲人保健按摩比赛区,广西盲人按摩师庄仲月正熟练地运用技法,为客人进行头面部、胸腹部、上下肢部、颈肩、背腰部按摩。
庄仲月患先天性视网膜色素变性,视力一级残疾。通过学习盲人按摩,他掌握了一技之长,目前在南宁一家按摩院工作,每月有几千元的收入。不仅如此,他还两次参加高考,最终拿到了本科文凭。
“参加比赛一方面是希望与同行进行切磋,另一方面是为了证明自己一样有能力服务社会。”庄仲月说。
竞赛现场,不乏这样优秀的广西残疾人选手:肢体残疾的海报设计选手辛永容和竹编选手侯保安,听力语言障碍的中式面点选手李建中和摄影艺术创作选手梁斌,双手畸形的美发选手刘绍武等。在健全人眼中或显枯燥的重复劳动,在他们看来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和平台。他们用精益求精的态度,让平凡的技艺散发出匠人级的光芒。
自强不息展风采
这边厢,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如火如荼;那边厢,全国残疾人展能节也闪亮登场。
展厅中央,一曲悠扬的《刘三姐主题幻想曲》跳跃在黑白琴键之间……
身着一袭燕尾服、弹奏钢琴曲的翩翩少年名叫蓝宝石,今年17岁,是河池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一名学生,双眼视力几乎为零。他平时靠听曲子把旋律背下来,用超乎常人的毅力和灵巧的双手,敲开了艺术大门。
作为全国唯一在本次展能节上展示钢琴技能的残疾人代表,蓝宝石将富有广西特色的曲目带到了展台。
蓝宝石有一个梦想:希望自己今后能到世界各地去表演,把优秀的钢琴作品传递给更多的听众。
在展能节的广西展厅内,桂林残疾人邓凤竹现场制作并展示的桂林石画吸引了众人的目光。桂林石画是在“百宝嵌”工艺基础上推陈出新的现代工艺美术作品,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邓凤竹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她克服各种困难,自学读完大学。凭借深厚的美术功底和较高的审美情趣,她在桂林创办了桂林石画手工坊,先后吸收30多名残疾人就业,还免费给下岗职工和残疾朋友开办了多期培训班,传授工艺技艺。
如今,我区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正努力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事业,痛并快乐着。残疾创业者梁建感慨:每一次发明创造背后都有一个个心酸的故事;残疾企业家谭建林说:“我用坚强征服了自己”;残疾摄影师姚亮坦言:拍下美好瞬间的背后,是无数艰苦的努力……
据悉,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区持证残疾人.87万人,其中就业年龄段持证残疾人57.77万人,占持证残疾人的42.68%;已就业残疾人32.64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1.41万人。
自治区残联理事长边疆表示,自治区残联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架起“残健共融”的桥梁,打开展示残疾人风采的窗口,提升残疾人技能技艺,推动他们多领域就业;同时,鼓舞身处逆境的残疾人对生活充满希望,让有能力的残疾人感受到劳动的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