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小时候有没有“烫伤”的经历?
小编还记得幼时被热水烫伤
家里老人就会说
“凉水冲一冲,抹点牙膏就好了”
“给你擦点酱油,很管用”
……
擦了“牙膏”后伤口有点痛,但不严重,而且过几天就好了。
这让我一度以为老人们说的“土方法”无害且有用,但事实并非如此!
近日,福建泉州一名6个月女婴住进ICU,肝功能严重受损,就是因为被开水烫伤家人用了所谓的“土方法”!
事发当天,女孩被妈妈带回外公外婆家玩,不慎被打翻的热水壶烫伤。脸,脖子,身体被不同程度烫伤,妈妈第一时间抱着女儿用自来水冲洗。
但女孩外公说,要用当地的土方法,即用高浓度的白酒敷在烫伤处,这样可减少疼痛感。
爱子心切的妈妈,马上给按照土方法进行操作。谁知,这一涂就出了事儿!
女儿出现了严重不医院就医。医护人员见到孩子时十分震惊,女孩全身通红,一股酒味很呛人。如果送医不及时,很有可能会因为酒精中毒导致休克死亡。
经检查,女婴的面颈、躯干、四肢都有烫伤,全身22%面积被烫伤,深度达2—3度,属于重度烫伤。
而且,在送医后2小时,意识模糊的孩子反复呕吐7次,已处于严重的醉酒状态,经血液生化检查后发现,转氨酶已升高,肝功能已受损,重症监护室进一步治疗。
女孩才6个月大,就肝功能受损,土方法简直“害死人”!
但这并非个例,生活中,孩子被烫伤,家里人用“民间土办法”来处理而造成延误病情的例子比比皆是。
沈阳一17个月大的宝宝被意外烫伤,医院就医时伤势十分严重,手臂到手指已经全部掉皮发黑,肿胀严重,随时会有肢体坏死的风险。
之所以会造成这么严重的伤势,居然是奶奶在烫伤时第一时间采取了错误的方法——伤口上涂酱油。
医院小儿烧伤科住进来一名3岁男孩,被滚烫的开水烫伤了胸口和两个上肢。经检查,男孩全身约15%的面积烫伤,胸口是三度烫伤,两个上肢伤势稍微轻一些。
据了解,当孩子被烫伤胸口起了水泡时,平日里负责照看孩子的外婆想起河南老家治疗烫伤的土方法,急忙从厨房里抓了一把盐撒在外孙的胸口上,孩子立马哭声震天。等妈妈赶到,已经来不及了。
医生表示,如果胸口上不撒盐,男孩的伤情不会发展到三度。因为伤口外露,撒上盐后会在局部形成高渗环境,导致伤口周围组织细胞严重脱水、坏死,会刺激神经让人感觉疼痛,加重伤情,还可致伤口迁延不愈。如果盐不干净有细菌,还会引起感染。
……
所以,如果孩子被烫伤,
千万别再听信“偏方”“土方法”,稍有不慎,就可能要了孩子的命!!
这不是危言耸听,学会正确的处理方式很重要。小编整理了一份烫伤紧急处理5字锦囊,家长收好!
第一,冲。一旦宝宝烫伤了,要用凉水冲20~30分钟,帮助烫伤的部位彻底降温。需要注意的是不可以用冰块降温;
第二,脱。把烫到部位的衣服脱掉,或者剪开。但千万不可以强行扒开衣物,以免弄破水泡。而且要在伤处尚未肿胀前把镯子、手表、鞋子或其他紧身衣物去除,以防止肢体肿胀后无法去除,造成血液不流通,出现更严重的损伤;
第三,泡。继续用冷水持续浸泡烫伤的部位10~30分钟,不仅可以缓解疼痛,还能进一步散发热量。如果烫伤的面积较大,需注意其他部位保温,防止热量丧失过多过快。
第四,盖。用干净的纱布或者棉布盖在伤口上,减少外界污染对伤口的刺激,并保持创口的清洁。
第五,送。如果宝宝伤情很严重,医院面诊!送医前,不要涂有色药膏,医生可根据创口判断烧伤程度,如果涂了有色药膏,医生不好判断,且清洗容易造成孩子二次痛苦。
最后,提醒家长要注意家中危险物品的摆放(开水瓶、水壶、热汤等),放在孩子不易碰到的地方,预防他被烫伤。
同时,看护好孩子,对孩子进行多方面的安全教育。比如,哪些东西危险不能碰,培养他形成危险观念和安全意识,才能更好地避免意外发生。
“土方”不可迷信,科学守护孩子,才能让他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