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烧伤后,由于自体皮来源有限,如何高效利用稀缺的自体皮修复大面积烧伤创面一直是烧伤救治的核心问题。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杰克逊医生利用条状自体皮和异体皮相间移植成功救治烧伤患者标志着自异体皮混合移植术修复烧伤创面技术的问世。20世纪60年代,史济湘将杰克逊的方法进行改良提出了砖砌式自异体皮混合移植术即将自体皮和异体皮均剪成1cmx1cm,然后在创面上呈砌砖样间隔排列,实现创面的有效覆盖。然而,这种砖砌式自、异体皮混合移植术在实际手术中耗时费力,也无法实现自、异体皮片排布的均匀性。因此,该方法不适合大面积切削痂创面,而多用于残余小创面的修复。
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党委委员、烧伤整形医学部主任申传安创建了小块自体皮和小块异体皮胶连制备大张皮的方法,彻底实现了自、异体皮排布的均匀性将费时费力的操作前移至手术前,把一块一块小邮票状皮片摆放移植术式变为大张皮移植,原本花费数小时的操作,缩短为几分钟,使得该方法能用于大面积烧伤早期切削痴术创面,而且自、异体小邮票状皮片可以切割得更小,排布得非常均匀,适合临床推广。
主编简介
申传安,山东临沂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著名烧伤外科专家。现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党委委员、烧伤整形医学部主任,国家创新团队负责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国家卫生应急处置指导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课题负责人、军队后勤科研计划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医师协会烧伤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美国烧伤协会官方杂志JBurnCareRes编委、《中华烧伤杂志》常务编委、《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常务编委等。
编者名单
编写单位医院第四医学中心
前言
我国现代烧伤外科自年成立以来,经历了60余年的风雨历程,几代烧伤科人辛勤耕耘,专科队伍从无到有,专科知识点滴积累,在基础科研、临床救治、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笔者年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有幸加入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医院烧伤外科队伍,在孜孜不倦的工作中诠释求真务实、不断创新和救死扶伤的医者情怀,在危重烧伤救治的艰难中领悟“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年,笔者调研了全国医院烧伤科例伤后6小时内收住院的大面积烧伤病例,总治愈率为77.8%,然而,其中例烧伤面积超过90%的患者治愈率仅为36%。每一次治愈都凝聚着临床医师的汗水与智慧,每一声安慰都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行,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创造成功的希望!
在多年临床经验积累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一系列危重烧伤救治的新理念、新技术,比如:烧伤面积估算的“相对值”与“绝对值”、“初始值”与“阶段值”概念;烧伤深度的动态评估,烧伤严重程度分类新标准;老年烧伤严重程度分类标准和糖尿病合并烧伤严重程度分类标准;烧伤急救“十倍法”补液公式;自体皮肤在体构建技术,自、异体邮票状皮片胶连移植技术,保守性-超大面积削痂术,分次性-控制面积切削痂术,弹力加压止血法;全肠内营养技术;伤口张力转移技术等。这些新理念、新技术涵盖了烧伤诊断及评估、休克补液、自体皮肤再造、创面修复、手术方式、止血方法、营养支持和整复重建等烧伤救治的各个环节,初步构成了一个新的技术体系。该体系在临床应用以来,连续四年救治余例重度烧伤患者,治愈率达%,其中包括烧伤%(Ⅲ度烧伤95%)、Ⅲ度烧伤99.5%合并肾衰竭、Ⅲ度烧伤97%合并肾衰竭、Ⅲ度烧伤96%合并小肠动脉瘤出血等烧伤总面积超过90%的极危重烧伤患者20余例。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烧伤医学的前辈们从无到有的开创、精益求精的拓展、惠及四方的情怀和甘为人梯的风范,激励着后来人传承创新、砥砺前行。本意公诸同好,曲尽其妙,为从事烧创伤、急救、重症领域的同行们提供有益的切磋和参考,无奈知识有限,水平不够,每视此书,皆有未尽如人意之处,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稿件来源:大众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