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讲这样一个故事。
长沙蔡先生,一直在深圳从事UI设计师的工作,背井离乡、省吃俭用、月月还房贷…像每个在北上广深漂着的年轻人一样。
去年10月,考虑到年龄和年迈的父母,蔡先生决定回家乡发展。
3月25日,他来到长沙高新区麓谷企业广场一栋写字楼内面试。对新的生活信心满满的他,此时绝对想不到接下来要发生的事。
面试结束后,蔡先生来到厕所想要抽根烟,可火刚点燃,一团火就冒了出来。
图片截选自新闻
大火来势汹汹,瞬间淹没眼前的一切。蔡先生起身想要逃,背后的爆炸将他冲翻在地。墙壁炸毁、门窗不翼而飞、楼外六辆车被殃及。
可想而知,蔡先生伤的有多重。
全身多处深浅混合II度烧伤,面积达37%,每天的烧伤程度都在增加。
就算是这样,在送院过程中,他没有喊痛,没有抱怨。
只是一直念着:“我还要面试,东莞的房贷还没还清……”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
中国有6亿人收入不足元,却没有几个地方的房价是元/㎡。
当你做着普通的工作,领着固定薪水,父母逐渐年迈,孩子的教育成本就像个无底洞,房贷、车贷、信用卡…每个月都在折磨着你。
30岁的成年人最懂什么是无奈,嘴上喊着是剥削,想想自己的处境,只能继续埋头到12点。
图为年居民平均收入
前几日23岁拼多多员工加班猝死,很多网友戏称现在的年轻人“前半生,后半生ICU”。
“互联网大厂”仿佛魔咒,再苦再累也有无数高学历年轻人以进大厂为荣,年轻人真的那么有上进心吗?
不是的,是社会秩序,是优胜略汰,不想被压力打倒,就只能不停地向前跑。
一套房,套住三代人
我想起曾经看过的一个问题:
房奴用一生去买一套房子,父母付首付,自己还房贷,掏空三代人积蓄,到底能得到什么?
“家”对中国人有着不同的含义,有家就代表叶落归根。十几年来,在资本裹挟下,房价越来越高,年轻人只能被动地接受,用一生为资本家卖命。
不敢生病、不敢裸辞、不敢有脾气,日复一日直到死亡。
这两年越来越多的声音,说着房价要降了:国家调控、市场饱和、年轻人醒了…
真的可能吗?
韭菜越来越硬,房地产行业大势已去?
不可否认,近几年新房交易市场出现下滑趋势,许多公司开始紧盯租房行业。
年闹得沸沸扬扬的“蛋壳公寓”就是其中之一:大肆签约一线城市房源,高价收低价出,引诱年轻人签约租房贷,最后携款跑路,留下成千上万刚毕业的年轻人维权无门。
年轻人都在租房,国家也鼓励租房,是不是新房就没人买了?
不是!
年轻人在年纪尚小或者初入社会时或许买房意愿较低,但是当他有结婚打算、手里有一定积蓄后,绝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加上年轻女性对“独立”的理解越来越深,不依附男性生存、有自己的财产成为共识,未婚女性买房比例也开始逐年上升。
在一二线核心城市,房价并不会像网友猜测的那样走低。
但随着人员流出加剧,小城市的房价是否能一直坚挺,还要等待时间验证。
-END-